Menu

"保护民族品牌 振兴中蒙医药”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

2018-04-26

近一段时间,针对传统中医药争议的讨论甚嚣尘上,从怀疑阿胶的效果到质疑鸿茅药酒的宣传,传承数百年乃至千年的民族医药瑰宝再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,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我们该如何科学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中医药的价值? 


4月2日,“保护民族品牌,振兴中蒙医药”发展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。在到场的40余家媒体共同见证下,专家们就民族医药品牌的保护与振兴展开了深入的探讨,共同开启了“振兴民族医药品质行动”的序幕。


房书亭:民族医药是文化瑰宝,我们应该自豪和自信


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从中医药价值、民族自信等角度,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。


针对近年来中医药遭遇到的种种非议与质疑,房书亭表示:“对中医中药的某些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是必要的,但不能丧失对自身文化的自信,不能抹杀中医药这个民族的瑰宝。” 


2015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提到,“当前,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大好时机,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,勇攀医学高峰,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,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,推进中医药现代化,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,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、发展好、利用好。” 


房会长以鸿茅药酒为例,指出企业要做好传承创新与发展。“传承270多年的鸿茅药酒是传统经典药方,在获批OTC药品时已经过严格的药品审批程序。”


他同时提到关于阿胶是否无效的争议,他表示,中国药品鉴定检验院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对它的成分进行研究,包括对驴DNA的鉴定,说明阿胶的功效是确实有效的。


非遗专家柳长华:非遗资产就是文化资产,理应得到保护和尊重


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柳长华说,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联合国教科卫组织框架下推动的,2003年公约生效,我们国家是第一批30个缔约国之一。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社会、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尊重,当我们对待传统不理解、不认同了或者你对另外一个民族的文化你不知道,随便站在你的角度上指责它不行、不可以,你就违背国际公约,违背了非遗法,这是一个法律问题。”


柳长华深有感触地表示,“现在政府准备推出100多个古方,叫经典名方。中国有一个最独特的现象,就是做药的老字号。做药的老字号三五百年不倒,这样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。”


他最后表示,“犀角、羚羊、麝香、豹骨是传统经典方中非常有价值的部分,是用来救命的,比如豹骨,据我了解,鸿茅现在也正在做可替代的研究工作,但是现在国家是允许豹骨合法入药的。一个产品,它承担着民族文化和民族品牌文化的生机和延续,没了就真没了,很多东西丢了是捡不回来的。传统文化不是落后的,而是历久弥新的,因为中华的文化是天地人的文化。天不变、道亦不变,我们中华的文化优秀性值得我们骄傲,值得我们自信。”



蒙医专家孟根杜希:鸿茅药酒是中蒙医药的精粹、民族医药的瑰宝



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蒙中医院院长、蒙医学专家孟根杜希院长表示,“蒙医历史悠久,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,而药酒一直是蒙医药重要的分支,在内蒙古诞生的鸿茅药酒,被认为是中医和蒙医结合的产物。”杜希院长介绍说,鸿茅药酒一共67味药材,将近40味药材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,这40味药材很多是药食同源。 


杜希院长也从蒙医的角度谈到了中药毒性与安全的问题,“配方中药材多,有人认为是毒性大,这个观点是错误的。”


中医理论专家梁爱华:科学客观看待中药“毒性”


“中药安全性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。有多次风波也是因为安全性引起的,我们应该本着客观、科学的态度看待中药的安全性问题。”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、博士生导师梁爱华在发言中表示,“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,系统收集的数据看,中药的不良反应在整个不良反应报告中占的比例是13%-17%的范围,80%以上的不良反应都是西药引起的。总的来说中药比西药安全性好。”


她说,“鸿茅药酒含有60多味药材,但是半夏、南星、制何首乌在这个方子里,按照一天30毫升的服用量折算下来只有二十几毫克,这个量是非常低的。比如说我们一天吃到制何首乌才二十几毫克,这个量是不会引起问题的。”


中医大方学者王凤兰: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上,认识中医,了解中医


“传承279年的经典药方,是经过了历史长期验证的,鸿茅药酒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OTC产品,其服用安全性是毋容置疑的。”


王凤兰表示,“鸿茅药酒201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,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四级申报体系,必须经过县级、市级、省级的审核,最后才能进入国家级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的概念是有很久远的历史传承性,且有活代性,就是代代相传。鸿茅药酒如若不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,怎么可能会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?”


她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,“我感觉作为民族医药的品牌也好,作为能够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也好,我们从业者以及媒体,一定要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,高度关注、正面宣传民族的医药品牌。”


法学专家刘双舟:个别自媒体误读广告法 


“最近一段时间来,主要是个别互联网媒体、自媒体针对中医药企业、产品还有广告提出了很多的质疑。中国广告行业协会连续收到多家企业会员的反映,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其中不少的文章不符合事实,广告协会非常重视,春节前后就对这些事情进行了调查。”中国广告业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双舟在研讨会中表示,“我们调查结果发现,这些媒体反映的问题和我们所掌握的情况出入比较大。”


他以鸿茅药酒为例,总结了诸如误导、混淆、夸张等几种手法,“比如刻意的误导,像广告批文的问题,批文多与违规并无必然联系,反而恰恰证明企业是重视广告管理和广告审批的,是按照广告法的规定进行投放的。”


他同时坦承,广告法对于中药的规定存在漏洞,“我们花了11年时间写广告法,一共写了75条。其中仅仅有一条是关于药品广告的,没有考虑到中药和西药的区分。”


刘双舟教授最后表示,“发表不负责任的质疑文章,最终受到损害的反而是媒体自身。另外,我们也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治理自媒体的办法、规定或者法律。”


传媒人王跃进:客观公正是媒体的底线


“一个媒体应在新的时代和市场环境中担纲怎样的角色,承担怎样的责任?”与会的央广传媒董事长王跃进首先从一个媒体从业者角度,作出了自己的回答,“第一个就是我们报道的客观公正,这是媒体的底线。第二就是对社会责任的坚守,是媒体的生命。第三条凡新闻皆需求证。这是对媒体基本的要求。”


他说,“对于鸿茅的报道有几点,最狠的说是毒酒,合格的媒体你要说鸿茅是毒酒,你要拿出证据。今天在场的很多中医药的专家都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,这才是做新闻的依据。”


王跃进紧接着阐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,“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是媒体的生命线,因为媒体是社会上公平正义最后的一条防线,这个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做得好,就是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,如果做得不好,对社会会起到负面作用。”


王跃进最后提出对于自媒体人的希冀和要求,“第一个是媒体要做好自己,要有家国的情怀,要对社会负责,我们要把媒体内容的采编、传播规律坚守好。第二,期待国家的立法能够更好的把这种现象给予约束。”


鸿茅国药鲍洪升: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尽职尽责地培养、呵护民族品牌


“鸿茅药酒是有着279年历史内涵、体现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好药,从中华老字号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等,这些荣誉它绝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它与我们一代代鸿茅人秉承‘良药济世’使命,坚守匠心精神密不可分。我们就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尽职尽责的培养、呵护着鸿茅这个百年民族品牌。我们一贯坚持有错必纠、有问题必改的原则。企业欢迎专家、媒体朋友的批评建议,这也是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的初衷。”鸿茅国药董事长鲍洪升表示。


会议最后,与会专家与鸿茅企业负责人共同开启鸿茅国药2018“振兴民族医药品质行动”。“今天只是一个起点,”鸿茅国药副总裁鲍东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我们有能力,也有信心把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,发扬出去,为振兴老字号民族医药品牌贡献最大的力量。”










× 扫一扫,关注我们